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彭总的鸡蛋林彪的金条边头无粟裕和飚车女郎

--- 彭总的鸡蛋林彪的金条边头无粟裕和飚车女郎 ( http://www.jsqg.cn/bbs/ShowPost.asp?id=4207 )

作者:lilili
发表时间:2005-8-2 14:02:00

因为毛岸英的话题,杨迪这个不太出名的名字也在坛子里常被提起,有人说他关于毛岸英之死的回忆是孤证,不可信;这未免

有点不近人情,当事者就那么几个,其它人又不写,有什么办法?其实除了《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外,杨迪还写过一本

回忆录《抗日战争在总参谋部》,在下有幸拜读过感觉内容很实在,关于总参谋部的组建,和情报部门的分工,毛泽东不顾反对

,泄露胡部进攻延安的情报,南下支队组建始末,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更有趣的是关于一些人物的回忆,如叶剑英的言行,

彭德怀的脾气,贺龙想挖聂荣臻的墙角....可惜没有softcopy,不可以传上来和大家分享。不过还是找到了几则片段,大家随

便看看:

美机运金条

金条、金元宝、金首饰共5大皮箱,从东北运往陕甘宁边区,运输却是大问题,咋办?

由于国民党的长期封锁和抗战胜利后对外活动多、开销大,当时,延安的财经非常紧张,陕甘宁边区银行金库已到警戒线以下

了。1946年6月初,党中央电示东北局从东北调出资金支援陕甘宁边区,并电示北平军调部叶剑英同志设法将东北的黄金运送到

延安。叶剑英、李克农同志收到电示后,商量决定以叶委员的私人名义向美方委员饶伯森借用他的专机去哈尔滨。他们分析认

为美方饶伯森委员与叶剑英委员虽然各自的立场不同,在谈判桌上斗争也是激烈的,但是几个月的接触中,饶伯森对叶剑英的

学识与为人以及他的经历是敬佩的,因此两个人的私人关系相处是较好的。而且当时美国方面还想将停战谈判继续下去,不想

与我方搞僵了,叶剑英去向饶伯森借飞机他是不好拒绝的。美方借飞机给我们用,国民党方面不敢得罪美国人,也无法阻挠美

方委员的个人行动。

飞机借到后,派谁去执行这次特别重要的任务呢?叶参座与李秘书长研究,最后决定派我去,李克农很郑重地对我说:“这次

是以叶委员私人名义借用美方委员私人的专机,你是叶委员身边的参谋,你去更符合私人性质。饶伯森派的是他的翻译同行,

也带有私人性质。这是一次带有冒险性的大胆的行动,你一定要小心谨慎,机智勇敢地对付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和美军的翻译飞到哈尔滨机场,当时任交际处长的周秋野同志来接我,我简要地向他说了我的来意。周秋野说:“你放心去

办你的大事吧,招待好美方人员的任务我一定办好。”

当天下午,我即去见林彪,他是中共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他的秘书说:“林总在家里,但林总一般是不在家里

接见人的,只有他找谁才行。你到他家里去,首先要见的,是他的爱人叶群同志,如果这一关能够过了就好办。”我们进入林

彪住处的客厅,秘书进去报告。当叶群刚进入客厅时,我即主动上前说道:“叶群同志,你好!”叶群有点发愣,眼睛望着我

,说:“你认识我吗?”我说:“我是延安王家坪一局作战室的参谋,经常在晚饭后看到你和林总在桃园散步。”叶群看着我

“呵”的一声说:“难怪我看到你也面熟。那我们是王家坪的老熟人了。”她的态度马上就变得比较热情了(当时她还没有发

展到盛气凌人的程度)。我即说:“我奉叶参座之命,有他的亲笔信要面交林总。”她说:“林总已经知道你是叶参座专门派

来的,你稍等一下,我进去报告林总。”

随即林彪出来了。林彪看完信后,问我:“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即很简单地向他汇报我这次来借用飞机的时间只有3天,

即后天就要飞回北平,党中央需要的资金请在明天准备好。

林彪说:“我们收到中央电报后,已开会研究了,明天准备好,你拿着信,去直接找叶季壮同志。”

第二天下午,我到叶季壮部长那儿。叶部长对我说:“杨迪同志,你看已准备了5个大皮箱。现在由财务处长向你清点,共同签

字后,交给你。”他们将每箱都打开给我看,都是金条、金元宝,还有许多金首饰。我很惊喜,真是大开眼界。我说:“现在5

大箱,我不清点了,我建议:请你们每箱附上清单都放在箱子里,贴好封条,在箱子外面贴封条不好向美国翻译解释,只是用

绳子将箱子捆紧,太重了,不要把箱子提坏了。我只写一张收到东北局送党中央的金条、金元宝及金首饰共5皮箱的字据,行不

行?”

叶季壮部长略作思考后,说:“你讲的有道理。”我说:“请你们捆好、锁好,把钥匙交给我。”

第三天早饭后,我们从哈尔滨起飞,上午11时左右到沈阳降落加油,我对那位美军翻译说:“我要哈尔滨交际处给我们带午餐

,我们就在飞机上吃吧。”他说:“机场有美军军官餐厅,我去餐厅吃。”并邀我去,我考虑到5箱黄金在飞机上,我一步也不

能离开飞机,就说:“我就吃带来的午餐,不下去了。”

那位美国翻译吃完午饭匆匆地回到停机坪对我说:“我的上司要我下午3时前赶回北平,我乘另一架即将起飞的飞机先走,我已

与机场联系好了,并告诉了专机的机长 13时准时起飞。”我知道当天是星期六,他要早回北平去跳舞玩女人。说实话,他一走

,我心里有些慌,万一国民党军来了怎么办?当我一个人乘坐美军专机降落在北平西郊机场后,我看表已经是下午3点40分,美

军机组人员打开机门,机长留下一名军士,都走了。

正在这紧张的时刻,我发现我们代表团的汽车来了。我一颗很紧张很紧张的心才放下来了。

我上了我们的汽车后,即要司机同志赶快开,一定要在5点钟以前进入西直门。我们的车进入西直门后,就看到国民党的宪兵列

队正向城门走去,准备去关城门戒严。

我们将车开进叶公馆小院子里。我进入客厅,看见参座、李秘书长等都在客厅等着。我向他们报告说:“参座、秘书长,我已

将党中央所要的金条5大皮箱都运来了,请首长们过目。”他们看了箱子里不仅有金条、金元宝,还有很多首饰。叶参座笑着说

:“看来东北局真是翻箱倒柜将金库的存货都装箱运来了。克农同志请你发份电报给党中央,金条我们已从哈尔滨运到北平来

了,即设法以尽快的速度送到延安去。”

还有一则很有意思,泡妞泡到进步女学生,被李克农教训,后来才明白,那时留给首长用的,你小子别想吃天鹅肉!不妨猜猜

那位MM是谁?

XXX坐我的摩托车兜风

耿飚同志调到北平军调部任中共代表团的副参谋长时,从张家口带来了一辆日本摩托车。我看到这辆日本大马力的摩托车感到

很新鲜,很想骑一骑、试一试,就对耿飚同志说:“你是少将副参谋长,应该坐小汽车,哪有将军骑摩托车的。”耿飚同志听

我这么一说,就说:“你说的真还有点道理,那我还得运回张家口去。”我说: “你现在不要运回去,暂时就借给我这个少校

军官骑吧。”他听我这么说,就笑了:“呵!原来是你想要骑呀。好,我将摩托车给你骑,等我回张家口时,我还要带走哩。



1946年春天的一个黄昏,晚饭后,我骑着摩托车从叶公馆到翠明庄。同志们都在翠明庄外散步玩耍。当时北平地下党介绍一位

从北平辅仁大学毕业的年轻的女同志来代表团工作。她想很快熟悉与接近我们这些“土八路”,让我们能迅速地接受她,使她

迅速地融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来。

当我到翠明庄从摩托车上下来后,她突然对我说:“杨参谋,骑摩托车是不是很好玩?我很想坐摩托车兜风玩,你带我玩一趟

好不好?”我当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影响,顺口就说:“只要你敢上来坐,我就敢开着跑。”她在大家的鼓动下,很大方地就

坐到我的摩托车后座上了。年轻人的好强心驱使着我,我说:“你真敢坐,我也就真敢开,你吓得掉下来,我可不负责呀!”

她说:“我不怕,会抓住的,你开呀!”我就骑上摩托车,真带着她绕故宫(紫禁城)转了一大圈。事情又那么凑巧了,正当我

们回到翠明庄饭店门口停车时,李克农同志出来了。那位女同志看见李秘书长,有些不好意思,就很快地走进饭店里去了。

李克农同志向我瞪着眼,等那位女同志走进去后,就把我叫住,这次不叫“小鬼”了,而说:“杨迪,你将摩托车放好后,马

上到我房间里来。”我想坏事了,躲也躲不过,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李克农同志的房间。他很生气,严肃地说:“我们的报纸和

国民党统治区内较进步的报纸,常常登载美国大兵在中国无法无天,拉着中国女子在吉普车上胡作非为,北平老百姓骂美国大

兵是带‘吉普女郎’的大兵。你刚才骑着摩托车后面坐着一位女同志,如果让国民党的记者、特务捕捉到了镜头,在报纸上登

出中共代表团某某少校军官带着‘摩托女郎’兜风,那影响有多么坏呀。真没有想到你能这样糊涂,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

李克农同志喝了一口茶,接着说:“这位女同志是我要北平地下党选调来代表团工作的,她不是解放区来的,现在还不是党、

团员,她还不懂我们党内的纪律,你可以接近她,帮助她,但不能带着她骑摩托车兜风。当然我知道你是没有别的意思,只是

为了好胜逞强。可是你知道吗,她家在天津、北平是很有名望的。她是名门小姐,她的家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对象。你这次鲁

莽的行动,如果发生了严重的后果,不仅毁了你自己,同时也毁了她的名誉。我们怎么对得起她和她的家庭。”李秘书长一席

话,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停了一下,很严肃地说:“如果明天国民党的报纸,不论是小报还是大报登出了你今天骑摩托车带女郎的新闻、照片,我就

直接送你回延安,你要受到严厉的处分。”

这可真把我吓坏了,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真是万幸,第二天北平的大小报纸都没有刊登这件事。

晚上,李克农秘书长找我到他那儿,说道:“小鬼,你还幸运,没有被国民党记者、特务抓着这件事丑化我们中共代表团,现

在对你从轻处理。你写份检讨,明日交给我。”

李克农同志当时嘱咐我不准讲出我骑摩托车带着的那位女同志的姓名,我一直遵守纪律从来没有讲过。现在事情已经过去57年

了,也该解密了,这位女同志就是XXX同志。

[此帖子已被 jhealth 在 2006-8-13 6:54:03 编辑过]

作者:lilili
发表时间:2005-8-2 14:04:00

80岁老军人杨迪撰写“战争三部曲”
《抗日战争在总参谋部》、《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3部战史回忆录相继出版后,很快

引起多家图书馆、战史研究机构和相关纪念地的高度关注,在读者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作者杨迪始料未及的。而让众多

读者没有想到的是,作者竟是一位年愈80岁的老人。杨迪早年即投身革命,历经枪林弹雨。从沈阳军区参谋长位置上退下来之

后,老人把目光投向了军事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他曾担任沈阳军区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领导小组成员

,其间著作颇丰。近年来,他以对党忠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不顾年老多病,勤奋笔耕5年,著就了近100万字的三部回

忆录。可以说,这“三部曲” 包含了一个老战士的汗水和心血。为了写好回忆录,杨迪老人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做了充分准

备。杨迪是抗美援朝战争自始至终的参加者,并目睹了志愿军统帅部决策及战争指挥的全过程,对志愿军首长和司令部以及各

兵团、各军作战情况了解较多。在撰写《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这部回忆录时,他一边凭着记忆辑往钩沉,一边收集大量

的有关著述、史料,对时间、地点、人物逐一核实。该书记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回顾了许多重大战役决策的真情实

景。展示了毛泽东、彭德怀、邓华和志愿军统帅部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浑气魄。从25万大军迅速跨过鸭绿

江,秘密开进朝鲜境内到战场风云变幻;从彭总与苏联驻朝大使产生分歧到中朝两国军队召开联合作战经验总结会;从艰苦奋

战取得第五次战役胜利到计划打第六次战役的内情,他都写得十分精彩。此外,对志愿军司令部 6次变更指挥位置、9次遭敌机

轰炸,从上甘岭大战到板门店谈判的全程描述,读起来都让人如临其境。可以说,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歌颂了志愿军战士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既具有史料的真实性,又

渗透着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解放海南时,杨迪时任第15兵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是海南岛战役指挥所负责人之一,对整个渡海登陆海南岛战役决策和

指挥全程十分了解。为了记录这段历史,杨迪经过8个月的连续笔耕,终于赶在纪念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50周年之前,将《创造

渡海作战的奇迹———解放海南岛战役决策指挥的真实记叙》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书描述了50年前,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第十五兵团指挥的10万大军,面对惊涛骇浪,在敌人海、空军的拦截和轰炸下,用双手摇着木船,劈波斩浪,飞渡琼洲海峡,

登陆海南岛,打败拥有陆、海、空军立体防御的1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的壮观场景,并对大型岛屿登陆作战这种新型作战样式进

行了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撰写《抗日战争在总参谋部》时,杨迪老人患了口腔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手术治疗、休养,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情况下就

又拿起笔来开始写作。当医生劝他休息时,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坚持写下去。”

杨迪老人身患重病而坚持不辍地撰写回忆录,不仅为人们展现了战争年代的史实,而且展现了一位老战士对历史与未来深

情关注的崇高情怀。

“三部曲”从宏观角度讲述战史,总结经验教训,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回顾了许多重大战略战役决策指挥的真情实

景,无疑,它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林春生)




作者:米兰皮尔洛
发表时间:2005-8-2 16:12:00

是谁啊??

作者:xx1396
发表时间:2005-8-2 16:36:00

天津的,大小姐,是王吧?

作者:卫滨
发表时间:2005-8-2 16:48:00

哈哈,摩托女郎这段有意思。

作者:lilili
发表时间:2005-8-2 17:04:00

胡服的xxx,谁敢动?

作者:白马博士
发表时间:2005-8-2 17:16:00

目前论坛总在线 59 人,本分论坛共有 23 人在线。其中注册用户 10 人,访客 13 人。

前一阵似乎很多人对杨迪的回忆录有微辞。我倒觉得他写的不错,有很多细节挺有意思。而且这么老了,不容易。这种书越多

越有利于我们讨论问题。

杨的回忆有两个疑问: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我倒认

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二、有人说,叶1946年因为要经费专门去了趟东北找林彪,从杨的回忆看,叶似乎没去。叶后来去东北不是为经费。





[此帖子已被 白马博士 在 2005-8-2 17:19:34 编辑过]

作者:小重山
发表时间:2005-8-2 18:36:00

哦,辅仁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军调部翻译。

作者:适情雅趣
发表时间:2005-8-2 19:10:00

这个摩托女郎感觉是王光美,不知对不对。

作者:白马博士
发表时间:2005-8-2 21:56:00

引用:原文由 适情雅趣 发表于 2005-8-2 19:10:00 :
这个摩托女郎感觉是王光美,不知对不对。

不是早说出来了么?

作者:挑战子夜
发表时间:2005-8-2 23:06:00

也许是李克农神通广大,小报没敢登?

作者:白马博士
发表时间:2005-8-3 7:55:00

引用:原文由 挑战子夜 发表于 2005-8-2 23:06:00 :
也许是李克农神通广大,小报没敢登?

可能兜风时间短,没让记者看见。

作者:天涯浪子
发表时间:2005-8-3 23:15:00

李克农说的有道理,但体制的弊病也表露无疑.带个人就有这么多事?什么......



作者:黑驴博士后
发表时间:2005-8-4 0:20:00

引用:原文由 天涯浪子 发表于 2005-8-3 23:15:00 :

李克农说的有道理,但体制的弊病也表露无疑.带个人就有这么多事?什么......



李同志还能直说这美人是给胡服同志留的,你小子靠边点。



作者:挑战子夜
发表时间:2005-8-4 12:08:00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二、有人说,叶1946年因为要经费专门去了趟东北找林彪,从杨的回忆看,叶似乎没去。叶后来去东北不是为经费。

李克农倒是去东北了,协助101与杜聿明和谈。

作者:白马博士
发表时间:2005-8-4 12:23:00

引用:原文由 挑战子夜 发表于 2005-8-4 12:08:00 :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二、有人说,叶1946年因为要经费专门去了趟东北找林彪,从杨的回忆看,叶似乎没去。叶后来去东北不是为经费。

李克农倒是去东北了,协助101与杜聿明和谈。

叶1946年11月也去东北了。去搞和谈,解决在东北设联络组等问题。从杨的回忆看,经费问题是1946年夏天的事,所以无关了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5-8-6 15:39:00

引用:原文由 大葱 发表于 2005-8-4 2:26:00 :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目前论坛总在线 59 人,本分论坛共有 23 人在线。其中注册用户 10 人,访客 13 人。

前一阵似乎很多人对杨迪的回忆录有微辞。我倒觉得他写的不错,有很多细节挺有意思。而且这么老了,不容易。这

种书越多越有利于我们讨论问题。

杨的回忆有两个疑问: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

。我倒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二、有人说,叶1946年因为要经费专门去了趟东北找林彪,从杨的回忆看,叶似乎没去。叶后来去东北不是为经费。





[此帖子已被 白马博士 在 2005-8-2 17:19:34 编辑过]

岂止是微词?年初我转了小毛偷吃鸡蛋那一段,坛子里的某些人都急疯了。

某些人为这事情还和俺较量了一番。

杨有一个很出色的亲侄子,当然也是离经叛道的那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华人,可惜去年就走了。

作者:挑战子夜
发表时间:2005-8-8 15:13:00

中央那会儿可真穷,估计抗战八年把地主土豪都快打光了——这年头,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0:00:00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目前论坛总在线 59 人,本分论坛共有 23 人在线。其中注册用户 10 人,访客 13 人。

前一阵似乎很多人对杨迪的回忆录有微辞。我倒觉得他写的不错,有很多细节挺有意思。而且这么老了,不容易。这种书

越多越有利于我们讨论问题。

杨的回忆有两个疑问: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我

倒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毛在8月8日同意粟休息!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0:06:00

粟裕同志: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

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之。

问好!

毛泽东八月八日


1983年4月,粟裕将保存多年的毛泽东回信送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并亲笔作了说明:“这是1950年我在青岛休养时向

主席写信报告我的病情后主席给我的回信。信中所指新任务是抗美援朝作战,因我的病经久未愈,后来改由彭德怀去担任了。

”(《粟裕传》)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0:09:00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目前论坛总在线 59 人,本分论坛共有 23 人在线。其中注册用户 10 人,访客 13 人。

前一阵似乎很多人对杨迪的回忆录有微辞。我倒觉得他写的不错,有很多细节挺有意思。而且这么老了,不容易。这种书

越多越有利于我们讨论问题。

杨的回忆有两个疑问: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我

倒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我怎么记得他说是没任命啊.

原话怎么说的?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0:17:00

换个题目,贴主莫怪:)

作者:glzhang8341
发表时间:2006-8-11 10:47:00

这女郎就是北京大学红卫兵头头刘涛的妈妈!!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4:07:00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杨的回忆有两个疑问: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我

倒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沈阳军事会议8月11日到14日开,杨的回忆属实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lilili
发表时间:2006-8-11 16:09:00

杨迪对李作鹏印象不坏.对毛岸英印象不好.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7:20:00

在杨迪之前很早,就有人把小毛写成那样了,在老彭面前很放肆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8:38:00

《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

吴信泉中将

8月9日,我乘吉普车到安东(今丹东)十三兵团去汇报部队情况。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等十三兵团领导人就住在这里。
我向他们汇报了我们军各师到达辽阳、鞍山一带集结的时间、地点和部队现有人数、武器、装备等情况,特别强调了干部战士

的思想状况。3天后,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来到了东北,组织东北边防军。肖劲光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

员。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1 18:39:00

肖华的空军政委是什么时间免职的?

作者:颂剑
发表时间:2006-8-11 18:54:00

引用:原文由 glzhang8341 发表于 2006-8-11 10:47:00 :
这女郎就是北京大学红卫兵头头刘涛的妈妈!!

刘涛是清华的。

当年江青曾鼓动教唆其造父母的反,并特别挑动其:“不能舍后妈,保亲爸”。

在江青和亲妈的唆使下,刘涛按此做了,不仅舍了后妈,也舍了亲爸,做了亲痛愁快的事,致使后妈至今不能原谅。

刘涛被后妈称之为:“我们家的不孝之子”。

作者:姑苏一片月
发表时间:2006-8-11 22:46:00

太子自然有他的气势。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2 6:28:00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1 18:54:00 :

引用:原文由 glzhang8341 发表于 2006-8-11 10:47:00 :
这女郎就是北京大学红卫兵头头刘涛的妈妈!!

刘涛是清华的。

当年江青曾鼓动教唆其造父母的反,并特别挑动其:“不能舍后妈,保亲爸”。

在江青和亲妈的唆使下,刘涛按此做了,不仅舍了后妈,也舍了亲爸,做了亲痛愁快的事,致使后妈至今不能原谅。

刘涛被后妈称之为:“我们家的不孝之子”。

刘涛亲妈是老佛爷的嫂子吗?

刘涛亲爹换妻次数多,记不清是不是王前了..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2 8:08: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1 14:07:00 :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杨的回忆有两个疑问: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

。我倒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沈阳军事会议8月11日到14日开,杨的回忆属实的可能性很大!

邓华14日的请示电发给高/贺/萧/萧四人……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2 8:14:00

加入标题党:)

作者:晓之以理
发表时间:2006-8-12 12:23: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5-8-6 15:39:00 :

杨有一个很出色的亲侄子,当然也是离经叛道的那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华人,可惜去年就走了。

这么说只有杨小凯先生了。他在经济学上的造诣的确是高,可惜英年早逝啊。不过要拿诺贝尔也不是那么容易,一群美国人在

那里排队。

作者:颂剑
发表时间:2006-8-12 12:56: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2 6:28:00 :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1 18:54:00 :

引用:原文由 glzhang8341 发表于 2006-8-11 10:47:00 :
这女郎就是北京大学红卫兵头头刘涛的妈妈!!

刘涛是清华的。

当年江青曾鼓动教唆其造父母的反,并特别挑动其:“不能舍后妈,保亲爸”。

在江青和亲妈的唆使下,刘涛按此做了,不仅舍了后妈,也舍了亲爸,做了亲痛愁快的事,致使后妈至今不能原谅。

刘涛被后妈称之为:“我们家的不孝之子”。

刘涛亲妈是老佛爷的嫂子吗?

刘涛亲爹换妻次数多,记不清是不是王前了..

正是,当时在人民大学工作。

据王光美说:“由于江青的唆使,刘涛去找他的生母王前。经王前口授,刘涛在聂真家写了诬陷少奇的大字报。那是1967年1月

3日。在这之后,黄色大字报纷纷出笼。少奇对此非常气愤,说:“国民党骂了我几十年,还没有用这种语言!”?

刘曾结过六次婚,打从王前开始,后三个老婆都姓王。

[此帖子已被 颂剑 在 2006-8-12 12:57:04 编辑过]

作者:姑苏一片月
发表时间:2006-8-12 14:36:00

一点不知道自重,拿结婚当儿戏。

作者:拨云不开
发表时间:2006-8-12 20:20:00

结婚这事嘛,观念不同也不必严格要求!

我总觉得拿男女的事来评价一个人的人格,似乎是太过廉价!

作者:一往无前
发表时间:2006-8-12 22:04:00

太子主要成长年代是在苏联,自然其举止类似欧洲人,不论大小。不惟太子,其他在苏联长大的领导子女也大都如此,太子经

太祖上山下乡的教育,恐怕还是不错的。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7:01:00

引用:原文由 一往无前 发表于 2006-8-12 22:04:00 :

太子主要成长年代是在苏联,自然其举止类似欧洲人,不论大小。不惟太子,其他在苏联长大的领导子女也大都如此,太

子经太祖上山下乡的教育,恐怕还是不错的。

太子有此举措倒也不稀奇,关键的是彭总对他的娇纵。

第一次看梁大牙那段,想到了林彪,他会容忍一个毛头小伙子在他的司令部里肆无忌惮吗?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7:04:00

引用:原文由 晓之以理 发表于 2006-8-12 12:23:00 :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5-8-6 15:39:00 :

杨有一个很出色的亲侄子,当然也是离经叛道的那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华人,可惜去年就走了



这么说只有杨小凯先生了。他在经济学上的造诣的确是高,可惜英年早逝啊。不过要拿诺贝尔也不是那么容易,一群美国

人在那里排队。

是的,杨小凯他父亲原本让他去东北投奔他叔叔,还没走,就被抓起来了,人生轨迹发生巨变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7:44:00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2 12:56:00 :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2 6:28:00 :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1 18:54:00 :

引用:原文由 glzhang8341 发表于 2006-8-11 10:47:00 :
这女郎就是北京大学红卫兵头头刘涛的妈妈!!

刘涛是清华的。

当年江青曾鼓动教唆其造父母的反,并特别挑动其:“不能舍后妈,保亲爸”。

在江青和亲妈的唆使下,刘涛按此做了,不仅舍了后妈,也舍了亲爸,做了亲痛愁快的事,致使后妈至今不能原

谅。

刘涛被后妈称之为:“我们家的不孝之子”。

刘涛亲妈是老佛爷的嫂子吗?

刘涛亲爹换妻次数多,记不清是不是王前了..

正是,当时在人民大学工作。

据王光美说:“由于江青的唆使,刘涛去找他的生母王前。经王前口授,刘涛在聂真家写了诬陷少奇的大字报。那是1967

年1月3日。在这之后,黄色大字报纷纷出笼。少奇对此非常气愤,说:“国民党骂了我几十年,还没有用这种语言!”?

刘少奇竟然说共产党不如国民党,大叛徒名不虚传啊:)



不过,老佛爷笔下的刘少奇死党安子文可真够黄的,这种人居然能成为中共中央的组织部长,真是奇了怪了

作者:拨云不开
发表时间:2006-8-13 9:17: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3 7:01:00 :

引用:原文由 一往无前 发表于 2006-8-12 22:04:00 :

太子主要成长年代是在苏联,自然其举止类似欧洲人,不论大小。不惟太子,其他在苏联长大的领导子女也大都如此

,太子经太祖上山下乡的教育,恐怕还是不错的。

太子有此举措倒也不稀奇,关键的是彭总对他的娇纵。

第一次看梁大牙那段,想到了林彪,他会容忍一个毛头小伙子在他的司令部里肆无忌惮吗?

有欲而刚的情况不多,何况林彪对"毛头小伙子"的容忍在后来还是验证过地!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10:14:00

引用:原文由 拨云不开 发表于 2006-8-13 9:17:00 :
有欲而刚的情况不多,何况林彪对"毛头小伙子"的容忍在后来还是验证过地!

你的意思是说,彭总当时有欲,所以对准太子刚不起来?

彭总当时有什么可求毛的,说说看...

作者:颂剑
发表时间:2006-8-13 10:23:00

引用:原文由 拨云不开 发表于 2006-8-12 20:20:00 :

结婚这事嘛,观念不同也不必严格要求!

我总觉得拿男女的事来评价一个人的人格,似乎是太过廉价!

我曾见过谢非(早年曾搞工运,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的30位女红军之一)。

我也认识一位与谢非很熟、我党的一位大文化人、老干部,据他和夫人几次说起:在延安时,谢非常带着刘少奇前妻的孩子,

来他们这里串门。当他们后来知道刘遗弃谢非,另寻新欢——新四军16岁的小护士王前,延安的许多人都感到十分气愤,认为

刘太不自重,而且为此以后对刘的印象很差。

前几年,纪念刘百年诞辰,刘家的后人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刘的女儿刘爱琴特意给这位在她小时就相识老人,送

来一本大型画册。

作者:拨云不开
发表时间:2006-8-13 11:05: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3 10:14:00 :

引用:原文由 拨云不开 发表于 2006-8-13 9:17:00 :
有欲而刚的情况不多,何况林彪对"毛头小伙子"的容忍在后来还是验证过地!

你的意思是说,彭总当时有欲,所以对准太子刚不起来?

彭总当时有什么可求毛的,说说看...

奇怪,谁说彭总了?



而且彭总也未必真没想法吗?----我可以套一点林彪在someone羽化成仙留下的名山上的讲话证明彭总还是有那么点想法地



作者:danbe
发表时间:2006-8-13 11:10:00

太子主要成长年代是在苏联,自然其举止类似欧洲人,不论大小。——军事高层会议上是否也如此呢?美国参战后,艾森豪威

尔出席蒙哥马利军事会议,当时艾某还不是五星,好象是两星少将。会议中,艾犯烟瘾,摸烟点火(应该是骆驼牌),立刻遭

不抽不喝不嫖之蒙哥马利元帅怒斥……

作者:曼施坦因
发表时间:2006-8-13 11:34:00

老蒙是出了名的刺儿头

作者:一往无前
发表时间:2006-8-13 12:39:00

在苏联长大的人其举止与国人还是有区别的,关于这点我还是从罗点点的《红色家族档案》中看到的。不光是太子,还有少奇

、富春等子女,在国内生存其举止与国内感觉是不合群的。

作者:半面红旗
发表时间:2006-8-13 12:43:00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2 12:56:00 :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2 6:28:00 :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1 18:54:00 :

引用:原文由 glzhang8341 发表于 2006-8-11 10:47:00 :
这女郎就是北京大学红卫兵头头刘涛的妈妈!!

刘涛是清华的。

当年江青曾鼓动教唆其造父母的反,并特别挑动其:“不能舍后妈,保亲爸”。

在江青和亲妈的唆使下,刘涛按此做了,不仅舍了后妈,也舍了亲爸,做了亲痛愁快的事,致使后妈至今不能原

谅。

刘涛被后妈称之为:“我们家的不孝之子”。

刘涛亲妈是老佛爷的嫂子吗?

刘涛亲爹换妻次数多,记不清是不是王前了..

正是,当时在人民大学工作。

据王光美说:“由于江青的唆使,刘涛去找他的生母王前。经王前口授,刘涛在聂真家写了诬陷少奇的大字报。那是1967

年1月3日。在这之后,黄色大字报纷纷出笼。少奇对此非常气愤,说:“国民党骂了我几十年,还没有用这种语言!”?

刘曾结过六次婚,打从王前开始,后三个老婆都姓王。

[此帖子已被 颂剑 在 2006-8-12 12:57:04 编辑过]

我记得刘还过其他的女人,好像是三个.总之,那本修养可以摔到他的脸上.

作者:曼施坦因
发表时间:2006-8-13 12:52:00

胡服说,我娶过的多是没错

但是每一个都是明媒正娶

作者:拨云不开
发表时间:2006-8-13 13:01:00

怯怯的问下,<修养>一文可否论述过娶几个妻子合适?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14:10:00

引用:原文由 拨云不开 发表于 2006-8-13 11:05:00 :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3 10:14:00 :

引用:原文由 拨云不开 发表于 2006-8-13 9:17:00 :
有欲而刚的情况不多,何况林彪对"毛头小伙子"的容忍在后来还是验证过地!

你的意思是说,彭总当时有欲,所以对准太子刚不起来?

彭总当时有什么可求毛的,说说看...

奇怪,谁说彭总了?

而且彭总也未必真没想法吗?----我可以套一点林彪在someone羽化成仙留下的名山上的讲话证明彭总还是有那么点想

法地!

这是个性格问题,准太子死后,换了个老翻译来,彭放不开用人家,人家资格太老,比林彪还高两级!

不过,假如换成林彪来做司令员,这老翻译更不好随便使用...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14:22:00

引用:原文由 半面红旗 发表于 2006-8-13 12:43:00 :
我记得刘还过其他的女人,好像是三个.总之,那本修养可以摔到他的脸上.

起码可以把那本修养摔到刘下面这个干将的脸上:

文革前夕,聂元梓与中监委常委、老红军吴溉之结婚。

据聂称,当时中组部部长安子文,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经常到吴溉之家聊天打麻将。“安子文来打麻将,经常带个女的,叫邓

觉先,她妹妹叫邓觉慧,也是常来常往”,邓觉先的丈夫远在新疆工作。
“交往多了以后,我发现安子文和邓觉先的关系很暧昧,而且在人前也不避讳。比如说,安子文身为中央组织部领导,人却经

常在邓觉先家里,中央组织部派人找安子文,要是到吴溉之家里找不着,就到邓觉先家里找,一找准能找到。安子文要出差,

都是从邓觉先那里走,他出差回来,也先到邓觉先那里去。安子文出差在外,他什么时候回来,邓觉先都知道。要了解安子文

的事,或者想知道点什么消息,就找邓觉先,问邓觉先,准能知道。有时候,邓觉先居然代替安子文处理工作,安子文分管党

的组织工作,管干部,是党的要害部门,有时一些老同志找他谈工作,因为安子文不好找,就先找邓觉先,然后才能见到安子

文。安子文的有关意见,有时也是通过邓觉先传达。这完全不符合党的工作原则呀!
“这样的情况一再地发生,我就觉得不对劲了。吴溉之这个人不关心这些事情,即使当着他的面发生什么,他也不放在心里。

或许是他和安子文相识多年,对他的事见怪不怪,我却觉得不可思议。你安子文是党的中央组织部领导,有什么事情应该是交

给中央组织部的人去做,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让邓觉先去做......邓家姐妹也不是党员,这么重要的党干部工作,怎么可

以让这 些人来插手?”

“这时已是一九六六年春天。不久中央召开会议,揭发批判彭真。这件事情,在正式向下面传达以前,我也是先从邓觉先那里

听说的。她还能说出中央会议上的具体情况,谁谁怎么发言了等等。她说,对于彭真等人的揭发材料,都是安子文直接掌握的

。邓觉先显然是从安子文那里得到了信息,这就更增加了我的忧虑:党的机密都让邓觉先这样身份的人得到了,这怎么得了?

  

“还有一次,也是三四月间,有一天,邓觉先打电话来,邀我和吴溉之到她那里去打牌,她说已经约好了安子文。我们正要出

门,吴溉之的单位打电话来,说中监委要开会。于是,我们就打电话给邓觉先,说去不了了。可随后又接到通知,说会议改期

了。我和吴溉之就坐车到邓觉先家里去,没有再通知他们。因为是老熟人,到了邓家,直接就进去了。我们在客厅里等候,就

看见安子文、张仲瀚(邓的老公)和邓觉先三个人在里面的房间里,对什么东西又捂又盖的,神情很是紧张,还有些鬼鬼祟祟的

。他们是不是在一起掩藏什么东西?”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3 14:38:00

引用:原文由 白马博士 发表于 2005-8-2 17:16:00 :

一、他参加了边防军的沈阳会议,但他说边防军没宣布司令,只宣布了副司令肖肖。这个问题遭到了粟派的猛烈反对。我

倒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能证实,就可以推论毛对解放台湾和入朝作战到底什么态度?对粟到底怎么看。

昨天翻新出的粟年谱,感觉还不如粟传料多!

1950年8月边防军头的事情几乎没说,但补说华东军区党的机构改名/调整,粟任第二书记...

还说粟10月17日为了九兵团的事情,出去活动了一圈,但未提及哪位中央领导见过他或者提过他

作者:lilili
发表时间:2006-8-13 15:11:00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
饭要粒粒分开还要沾着蛋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
铁锅翻不够快保证砸了招牌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
这题目太刁难可我手艺并非泛泛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
中国五千年火的艺术就在这一盘

[此帖子已被 jhealth 在 2006-8-15 7:58:27 编辑过]

作者:曼施坦因
发表时间:2006-8-13 21:00:00

蛋炒饭好东西啊

作者:蓑笠翁
发表时间:2006-8-14 2:06:00

小凯有关回忆文革的事, 非常真实和宝贵!我有全套。

作者:蓑笠翁
发表时间:2006-8-14 2:08:00

应该说, 男女问题在这些大多数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不应该是个问题, 因为他们信仰共产主义!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4 6:53:00

杨迪很为邓华说话

作者:颂剑
发表时间:2006-8-14 7:28: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4 6:53:00 :
杨迪很为邓华说话

在另一本关于海南岛作战的书里,杨为邓开脱的更多。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4 7:38:00

 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受命直接负责东北边防军的工作,现在最要紧的是要邓华赶快了解朝鲜战争的详情。此事中央要仔细研

究,于是命邓华赶快回京。邓华接到命令为难地说:“林总,我这里没有副司令员,我走了部队怎么办?”林彪在电话里命令

道:“你赶快回来,兵团的工作先让参谋长解方和政治部主任杜平抓,你来这里后我给你配一个副司令。”
  
  邓华担心地问:“谁啊?”
  林彪理解邓华的心情,笑笑说:“还有谁?你不是建议由你的老搭档洪学智来当十三兵团副司令员的吗?中央同意了。”
  邓华高兴地喊了一声:“好!我马上回京!”
  
  邓华回到北京,已是1950年的8月,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邓华满头大汗地去了林彪那里报到,林彪取出一份电报说:

“你先去车站把洪学智接回来,要是晚了他可就回广州了。”说着,他把电报递给邓华看,原来电报正是原十五兵团政委赖传

珠打来的,电报上说:原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洪学智奉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之命

,到京汇报工作并请示有关事宜,将于今日到达北京车站。
  林彪笑着说:“你的副司令员自己送上门来了,还不赶快接他去?晚了,叶参座一讲话就要不来了。”邓华放下电报:“

我马上去!”
  
  邓华的吉普车刚到前门站,由广州开来的火车就到了。邓华在月台上看到洪大个儿洪学智在站台上一边擦汗一边东张西望

地寻找来接他的车,连忙快步走过去,边走边喊:“老哥!老哥!”洪学智转头一看竟是邓华,好生奇怪:“你不是到东北去

了吗?怎么在这里呢?”邓华拉住洪学智的手说:“走着再说,林总等着我们呢!”
  到了林彪的住处,邓华告诉洪学智中央命令他担任十三兵团副司令员的事。洪学智大吃一惊:“我怎么行?”
  邓华反问他:“你怎么不行?你一直是我的副司令员。十三兵团部就是原来的十五兵团部,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

,四十二军这些你都很熟嘛!你不去谁去?”
  洪学智说:“可是叶参座还等着我回去汇报呢!”
  林彪说:“其他事你就不要管了,赶快去东北把部队管起来。”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4 7:42:00

杨迪的回忆录和洪学智的回忆录都称林当时是中央军委副主席

可<抗美援朝战争史>没说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4 8:18:00

杨迪1954年受命撰写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但彭德怀要求“不准写他”,邓华决定用“志司首长”代替。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4 8:25:00

引用:原文由 颂剑 发表于 2006-8-14 7:28:00 :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4 6:53:00 :
杨迪很为邓华说话

在另一本关于海南岛作战的书里,杨为邓开脱的更多。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

15日14时30分……邓华副司令当机决断……决定停止向砥平里进攻,令各部于当晚撤出战斗向北转移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7:56:00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9:00:00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9:02:00

谁能说出上面的都是什么人物,俺请他……

作者:一笑
发表时间:2006-8-15 9:45:00

呵呵,第2张,太子左边露半拉小脸的是Товарищ Медведев

作者:一笑
发表时间:2006-8-15 9:49:00

第2张,左边第一位,也是露半拉小脸的那位是Красивая Девушка
[此帖子已被 一笑 在 2006-8-15 11:52:09 编辑过]

作者:颂剑
发表时间:2006-8-15 11:38: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5 9:00:00 :

这张照片上的三位中国人从左至右是:廖承志、毛岸英、冯文彬。

他们应是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访苏。

冯当时是团中央第一书记、代表团团长,廖是团中央书记、代表团副团长,毛是代表团翻译。

[此帖子已被 颂剑 在 2006-8-15 12:36:05 编辑过]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5:10:00

颂兄好眼力,三个人说的都不错!

可毛岸英什么时候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苏呢?

那位苏联军官大大的有名啊!

作者:蓑笠翁
发表时间:2006-8-15 15:54:00

廖承志、毛岸英、米哈依洛夫、阔日杜布、冯 文彬

作者:蓑笠翁
发表时间:2006-8-15 15:55:00

呵呵, J版, 明天的饭钱你出了^_^

作者:曼施坦因
发表时间:2006-8-15 16:02:00

阔日杜夫?

有名阿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6:08:00

引用:原文由 蓑笠翁 发表于 2006-8-15 15:54:00 :
廖承志、毛岸英、米哈依洛夫、阔日杜布、冯 文彬

正解!

时间、地点呢?阔日杜布干什么来了?此行之后他去哪里了?

11月份他可是上天就揍下好几架美国飞机,把斯大林急得不得了啊...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6:10:00

原解放军画报社高级记者、军事摄影家孟昭瑞在1950年5月苏联青年代表团访问北京期间,拍摄的毛岸英担任翻译的照片。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6:13:00

5年前,看到报刊杂志刊登的毛岸英照片,孟昭瑞突然感到这个英俊挺拔的青年肯定在他镜头里出现过。经过两年仰着脖子查看

数万张底片和小样片后,他终于找到了封存已久的胶片。

  直觉:自己镜头中有他

  昨日,记者来到车道沟附近孟昭瑞老人家中。孟老虽年过古稀,但依旧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老人第一句话便是:“找到

这些照片真不容易,很可能它们将永远被埋没,那样就太可惜了。”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50年,距今天已有55年。对于发

现照片的过程,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

  “据我所知,毛岸英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较少,现有的关于他的照片不多。现在见得多的是1949年毛主席和毛岸英在香

山双清别墅的照片,以及进城时毛主席、毛岸英、刘松林的合影,我也根本没想过自己曾给他拍过照片。2000年10月25日是中

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都大量刊登有关抗美援朝的文章和照片,其中也有毛岸

英的照片。看过他的一张头像照后,我突然感到自己与这个英俊挺拔的青年似曾相识,直觉告诉我,他肯定出现在自己的镜头

里,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找到那样的照片。”

  搜寻:翻遍数万张底片

  “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我已积累下了数万张底片资料,但对于要找的毛岸英照片,我没有丝毫头绪,简直是大海捞针。

那时保存照片不像现在有电脑,查找方便,当时保存下来的只有底片和与底片差不多大的小样片,看底片时要不停地仰脖子,

可真受罪。一有时间我就找,每天清晨醒来在床上静思时,脑子里就不时浮现出毛岸英的形象,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作品里肯

定有他。我找了一年又一年,在2002年底,经过两年的寻找,我终于在单位资料组一本叫‘苏联往来’发黄的资料中看到了那

些封存已久的胶片。我高兴地拿给资料组的同志看,他们说确实很像毛岸英。我又对照报纸上发表过的照片,是毛岸英,一点

没错。”



  2003年是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年初的一天,邵华同志来到我家寻找一些毛主席的照片,我把毛岸英的相片给她看了,她说

没错,是毛岸英,这个照片我也没见到过,确实很宝贵。随后,邵华同志把这些照片都扫描输入了她的电脑。  

  55年前照片·拍摄  

  这个翻译很不普通

  他高高的个子,穿西装领长风衣,他俄语翻译娴熟,声音洪亮,拍集体照时他总和国家领导人及来宾坐在最前面。现场拍

照的孟昭瑞觉得这个翻译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就是毛岸英。  

  翻译:高个子穿长风衣

  记者看到这几幅珍贵的照片中有28岁的毛岸英、当时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和外国来宾。孟老介绍说,那是1950年的一场大型

外事活动,“可以说那次活动应该是毛岸英以正式工作人员身份出席的唯一一次大型公开活动,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半

年后毛岸英就牺牲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  

  孟老指着照片回忆:“1950年5月1日上午,在北京中山公园露天音乐堂,新中国举行了一场大型外事活动,欢迎以苏联列

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米哈依洛夫为首的苏联青年代表团。当时首都各界青年5000多人冒雨在音乐堂前参加了欢迎

仪式。当米哈依洛夫团长走上讲台致辞时,一名穿着西装领的过膝风衣的瘦高个中国青年紧跟其后,他要将团长的话翻成中文

,这名俄文翻译就是毛岸英。”孟老还记得:“毛岸英开始翻译时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快大家被他的俄文素养所打动,

很娴熟、声音很洪亮、有感染力。他用中文翻译米哈依洛夫团长介绍代表团成员时的情景最为精彩,因为代表团成员中有在卫

国战争中击落敌机62架、荣获三次战斗英雄称号的阔日杜布、苏联著名纺织女工玛丽亚·罗日聂娃等一大批模范榜样。”

  特殊:照相坐在最前面

  孟老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我拍了好多毛岸英的照片,但我并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因为在那样的年代,领导人子女

的身份不能向外界透露,就是消息灵通的记者也很难获悉点滴。所以我只是把他当作普通翻译,而且他那样平易近人,根本不

让人觉得他是领导人的孩子。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比较特殊。他穿的是西装领的长风衣,这样的款式使他在一群人里格外引人注

意。集体照相时,他总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代表团团长坐在最前面,不像别的翻译会退到后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不一般的普通

人。”

  赴朝采访·大榆洞

  牺牲了一个重要人物

  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任翻译兼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大榆洞遭美军轰炸,正在收拾重要文件即将撤离的毛岸

英不幸遇难。而孟昭瑞第二次在大榆洞采访时,毛岸英牺牲才几天。  

  孟老告诉记者:“其实毛岸英牺牲时,20岁的我作为《解放军画报》社的记者正在参加抗美援朝的第一、二次战役。我在

战争开始后不久的10月底来到朝鲜,一天凌晨四点左右到达志愿军总部——位于朝鲜最北边的大榆洞,彭德怀司令员就住在此

。当时云山战役已经打响,我的任务是采访主力部队之一的38军。一个月后也就是在11月底我完成了云山战役的采访,准备回

国,有其他的记者来接替我的工作。云山战役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美国

的王牌师——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之大部分,共歼敌2046人,其中美军1840人。”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6:15:00

  孟老在11月底回国时又路过了大榆洞:“我第二次到大榆洞时,毛岸英烈士牺牲才几天,他的后事正在处理中。但这件事

是绝对保密的,我毫不知情,只是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人说25日上午大榆洞在遭美国飞机轰炸时,一个重

要人物牺牲了,传说是毛主席的什么人,但大家都不敢乱说。说实话,当时连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我都不知道。以后的战争

中,我又12次来到朝鲜进行采访,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我于 1953年底,在朝鲜采访战后工作,此间

也一直没听说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赴朝采访·桧仓郡

  我拍下毛岸英之墓

  1956年,当孟昭瑞瞻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看到毛岸英的乳白花岗岩墓碑时,战时的传言得到了证实。

  “毛岸英牺牲的事情,我是1956年才知道的,见碑为证,”孟老回忆道,“1955年10月25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5

周年之际,志愿军指挥部在战时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修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1956年1月,祖国

派出以内务部副部长王子宜为总团长的春节赴朝慰问团,我也是成员之一。慰问团第一站就到了桧仓,这时我才得知毛岸英的

墓地也在陵园中,战时的传言得到证实,慰问团成员无不感叹万分。在瞻仰烈士陵园时,我拍下了毛岸英之墓。他的墓在松柏

丛中,前面是一块一米多高的乳白花岗岩墓碑,上面写着‘毛岸英同志之墓’,墓碑后是一块圆形、约一平方米的墓地。我拍

的这张是墓地刚建成的样子,至今墓地已多次修缮翻新,变得更漂亮了。”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6:16:00

在卫国战争中击落敌机62架、荣获三次战斗英雄称号的阔日杜布

作者:颂剑
发表时间:2006-8-15 16:22:00

引用:原文由 jhealth 发表于 2006-8-15 15:10:00 :

颂兄好眼力,三个人说的都不错!

可毛岸英什么时候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苏呢?

那位苏联军官大大的有名啊!

我还以为是冯、廖率代表团访苏呢。

啊,闹错了。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5 16:30:00

颂兄,客气了,谦虚了。

我最近在查阔日杜布参加朝鲜战争的资料,无意看到这张照片,觉得挺新鲜,让大家猜个谜

作者:一笑
发表时间:2006-8-16 21:21:00

呵呵~~

Товарищ Медведев=北极熊同志



Красивая Девушка=漂亮姑娘




作者:jhealth
发表时间:2006-8-17 6:12:00

抗美援朝第6次战役决策内情
杨迪
(杨迪当年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亲身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参加了我志愿军统帅部的决策及战争指挥的全过程,是

少数健在的抗美援朝战争权威的历史见证人之一。)
  1951 年6月10日,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结束后,当时美国政府已通过中立国和当时苏联,向我国提出在朝鲜谈判停战的要求

。彭总在7月1日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中说:“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坚持以三八线

为界,双方均过得去,如美国坚持现在占领区,我即准备八月反击。”彭总还设想:如敌北犯甚急,第3、第19兵团准备不及,

即以担任一线防御部队加二梯队4个军于8月中旬进行中等性的战役。
  彭总根据他上述构想,即指示我们作战处拟制准备第6次战役的作战计划,预定先以第一梯队10个军发起战役反击,集中兵

力歼灭美军第3师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机歼灭美25师(两个团)和南朝鲜军第2师。另以5个师作为战役第二梯队,视情况继

续发展战果。
  作战处遵照彭总的意图和指示,即拟制了第6次战役预定方案,准备待朝鲜雨季过后,于8月中旬实施。
  1959年,彭总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时,也涉及到抗美援朝战争。有人说,第6次战役计划是彭德怀擅自制定的,违背了毛主席

确定的打小歼灭战的方针,脱离了当时我军的实际,“搞左倾军事冒险”,并以此定为彭总“与中央对立”的罪状之一。时至

今日,彭总的冤案已得到平反,但第6次战役计划,仍然是被否定的。对这个问题,我反复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我记得很清楚,

彭总指示我们作战处制定第6次战役计划,是依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制定的,怎么能说是彭总擅自制定的呢?为了把这个情况写

清楚,写准确,我与在军事科学院的当时作战处作战科长孟照辉同志通了电话。我们两人用电话进行了几次较长时间的对话,

一直到交谈清楚。
  孟照辉同志回忆说,对第6次战役计划的一些说法,多是同打小歼灭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必要先说说毛主席关于打小

歼灭战的指示和彭总对这一指示的态度。毛主席总结了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的历次战役经验,于1951年5月26日第5次战役即将结

束时指示说,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施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

歼灭任务……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

围歼灭之。这样,再打三四个战役,则其士气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动摇不可,那时就可以作一次歼一个整师或二三个师的计

划了。
  
  孟照辉还说5月27日,彭总致电毛主席,非常明确地表示,军事方针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当按照执行。紧接着彭总便根据毛

主席指示,草拟了一封信,报送毛主席审批后,于6月2日,即将此信转发给志愿军各军。这就可以看出彭总是完全拥护和执行

毛主席打小歼灭战的指示的,根本没有“与中央对立”。
  孟照辉说,抗美援朝战争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以后,战争双方已成势均力敌,都在谋求新的战略,1951年5月16日,美国国

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定,准备同中朝进行停战谈判,谋求所谓光荣的停战。5月31日,美国直接向前苏联作出了表示。6月4日,

毛泽东同金日成在北京会谈作战方针问题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并征询了斯大林的意见。这就是说,此时,敌我双方正在酝酿

进行停战谈判,第6次战役计划是在这一形势背景下制定的。评说第6次战役计划不能脱离这一基础。
  对于第6次战役推迟的内情是怎么回事?孟照辉说:有材料证实。1951年7月24日,彭总向毛主席报告了他对停战谈判的看

法和我军作战准备。彭总说: “美帝国主义处于矛盾状态中,我再有几次战役胜利……坚持有理有节,经过复杂斗争,和平的

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继而彭总提出:“我(军)于八月中争取完成战役反击准备。如敌不进攻,则至九月举行。”7月26日

毛主席复电同意彭总意见,毛泽东主席说:“在停战协定没有签订、战争没有真正停止以前,我军积极准备九月攻势是完全必

要的。”停战谈判进入确定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的讨论时,美方反对以“三八线”为界,借口要凭其海空优势,企图不战

而夺取我方 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以军事进攻相威胁。为打击敌人疯狂气焰,8月8日彭总将战役反击的决心部署上报毛主

席。
  彭总在报告中说:“准备连续激战二十天至一个月,我第一梯队九个军疲劳伤亡不能再战时,将第二梯队……共九个军适

时投入作战,再持续一个月的攻势。……打破以往六、七天短时攻击。每月消耗敌四万左右,美帝似有可能屈服求和。”
  8月21日和22日彭总两次致电军委,同意军委对情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方针。决定:“九月战役改为积极备战,防敌进攻,准

备适当时机反击。如敌暂不进攻,待十月再决。”
  8月21日,毛主席电示彭总,要彭总认真考虑邓华8月18日的建议。毛主席还向彭总提出:“九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8月23日彭总复电同意毛主席的指示。彭总说:“九月不举行大的战役进攻时,可选择伪军突出部举行局部进攻。”
  我们当时只知道彭总指示要作战处如何制定第6次战役的计划方案,以后又要我们如何修改方案,而不知道上层的这些内情

。第6次战役没有实施,是由于敌人为了配合其在板门店的谈判,已开始对我施加军事压力。即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战争史》中写的《粉碎敌人1951年的夏秋局部攻势》那一节。
  我军经过5个月的反击作战,粉碎了敌人夏秋季的局部攻势,歼灭敌人16万余人。敌人承认进攻失败,被迫于11月27日与我

方达成军事分界线协议。自此以后,战争已重点转到阵地防御作战。情况变了,第6次战役计划自然也就不再提及了。
  根据孟照辉同志所说的这些内情,我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第6次战役计划的制定与停止执行。完全是根据毛主席和中央

军委的指示,绝不是彭总的擅自行为 “与中央对立”;第二,第6次战役计划的气势很大,但歼敌目标不大。这说明,我们在

制定战役计划时已吸取了以往张口太大,不易全歼敌人的经验,而不是在图谋打大歼灭战。有人说彭总仍图大打,以报第5次战

役转移时受到损失之仇,这种认识不仅没有根据,而且是很错误的。
  从敌人方面当时的内部情况,也充分证明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战略、战役决策不仅是完全一致的,

而且是非常英明正确的。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第6次战役的准备,对敌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它束缚了敌人的手脚。在当时,

敌人百般阻挠拖延停战谈判,却不敢使谈判破裂;想对我施加军事压力,迫我屈服,也只能实施局部进攻,而不敢实施全面进

攻。敌人的决策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敌人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同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的重兵在握,备而不发的方针是有直

接关系的,起码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言兵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说,我想,第6次战役的准备活动,应属之无愧。

没有评论: